學習7項生活藝術,不再每天緊張焦慮,自律神經就能重回和諧。

現代人日復一日地「趕路」,趕到沒時間停下來思考為何而趕,趕到大小病痛都來報到。現代人的自律神經失調多半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,「慢」能提升稍顯低下的副交感神經,讓自律神經傾斜的天秤恢復平衡。

1.腹式呼吸啟動副交感神經,安定身心
呼吸是少數能被人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。吸氣時交感神經較活絡;呼氣時換副交感神經佔優勢。藉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,容易做又不花一毛錢。但一般的呼吸方式較短淺,達不到效果,建議練習腹式呼吸,幫助自律神經維持平衡︰慢慢、深深地吸氣,讓氣往下走,直到腹部微微鼓起,然後慢慢吐氣。這樣可以啟動副交感神經,讓心跳和緩下來,人得以放鬆。一般來說,平躺時比較容易做腹式呼吸。有些人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焦慮,晚上易失眠,多做幾次腹式呼吸,即可放鬆心情並改善睡眠障礙。
其實練習氣功、打坐、太極拳,也是藉由調形、調息、調心的方式,達到心靜的效果,使身心都能鬆、靜、定,這不但有益身體,且當生理系統的功能獲得改善與強化後,更有助安定心神。

2.用食物保養神經的作用穩定
大腦中有許多神經細胞,靠神經傳導物質當「傳令兵」,幫忙傳達指令,身體各部位一收到訊息,就會有所反應。
神經傳導物質有上百種,其中和情緒、壓力有關的包括多巴胺、正腎上腺素、血清素等。好消息是,一些食物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,維持神經的作用穩定,不妨適量攝取。

多巴胺、正腎上腺素︰
製造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都需酪胺酸和苯丙胺酸,可從家禽、海產、蛋、乳製品中獲得,素食者可從大豆中攝取。維生素C也是製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時重要的成分,多吃些新鮮蔬果,維生素C自然不缺。

血清素︰
色胺酸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,可安定神經、助眠,被稱為「天然安眠藥」。含色胺酸的食物包括︰碳水化合物、乳製品、豆類、堅果、香蕉、蛋等。此外,深海魚及亞麻仁籽中的Omega-3脂肪酸,可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。維生素B群、鈣、鎂、鋅也是維持神經系統與情緒穩定的功臣。五穀類、燕麥、肉類、豆類、乳酪都含豐富的B群;綠色蔬菜、豆類、海藻、乳製品、小魚乾中含鈣;鎂可以從各式堅果、深綠色蔬菜中獲得;海鮮、肉類則含鋅。

3.運動是一種好壓力,改善自律神經的功能
壓力並非全然是壞事,適度壓力是好的,「運動就是一種好壓力」,運動可以消耗讓人緊繃的腎上腺素,腦內啡和血清素則會增加,讓人放鬆、愉悅。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自律神經的功能。

4.別熬夜,別製造自律神經的敵人
熬夜、睡眠不足也是自律神經的大敵。不論一個人的自律神經原本多平衡,單單睡眠不足這一擊就足以讓他的自律神經失衡,夜間本來是副交感神經發揮的時間,人自然想休息,硬是熬夜不睡、保持清醒,等於刺激交感神經繼續運作,副交感神經無從發揮,久而久之不但自律神經失調,其他的健康紅燈也一一亮起。「熬夜的人容易高血壓。」

5.到戶外曬太陽、流汗,恢復自律神經調節體溫的能力
流汗也是由自律神經控制,現代人長期依賴空調,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愈來愈弱,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之一。建議不要過於依賴冷暖氣,走到戶外曬曬太陽、呼吸新鮮空氣、流點汗,對調節自律神經是好事。

6.利用五感舒緩神經
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五感,都會影響自律神經,比如某人心跳的速度大約每分鐘90~100下,若想放鬆,便可聽速度比心跳慢的音樂。這是「帶走」現象,也就是身心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,聽了節奏慢的音樂,心跳會隨之慢下來。
氣味也有效果。
比如薄荷、洋蔥、辣椒可刺激自律神經,如果希望自己有精神,不妨聞這些味道;反之如果想放鬆,就用薰衣草等柔和的香氣,讓副交感神經活躍一些。

7.幫情緒洩洪,不讓起伏的心情打亂自律神經的節奏
心情起伏過大,會打亂自律神經的節律。情緒過於高亢(緊張、不安、興奮等)或過於低落(悲傷、沮喪、失望、鬱悶等),都會阻礙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,引發失調。不要過度壓抑情緒、不要萬事皆吞忍,要找到自己的紓壓管道。

arrow
arrow

    禾放鬆推拿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